刊名:中国校外教育
曾用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主办:中国儿童中心
主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ISSN:1004-8502
CN:11-3173/G4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43235
被引频次:130261
期刊分类:理论与管理
“要辅导好孩子,首先要关心孩子,爱护孩子,体贴孩子,做孩子的知心人。只有对来辅导站辅导的孩子们感情深,工作才能做细,效果才能最佳。” ——叶芳
叶芳是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的一名校外辅导员,在十多年的校外教育辅导生涯中,默默地把一颗爱心献给了乡下的孩子。如今的她,尽管两鬓微霜,但对校外教育的热爱、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对辅导站的眷念却从未改变,被誉为淮安“乡村留守儿童的圆梦人”。
小振宇的心愿
小振宇是叶芳关注的诸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位。父母离异后,都各自远赴他乡打工。年仅八岁的小振宇不得不由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看。他变得沉默、自卑,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一到双休日或假期,小振宇常捧着爸妈的照片发呆,偶尔也哭着要妈妈。为此,叶老师经常到小振宇家走访,辅导他学习,给他讲故事,帮他洗衣服,为他剪指甲,带他到集镇上理发,经常烧好饭菜带给他吃。渐渐地,孩子走出了父母离异的阴影,重新找回了快乐和自信,生活上和学习上也有较大进步。十岁生日那天,叶老师把小振宇带到家里,做了他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和肉圆,又把拨通了的电话交到他手中。孩子听到了话筒里妈妈的声音,一下子泪如泉涌叶老师多次和孩子的父母联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要他们从培养孩子的角度出发,多体验孩子的感受,终于小振宇的父母复婚了。去年小振宇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令人羡慕的市区启明中学。寒暑假时,小振宇喜欢腻在叶老师家里,因为他愿意与叶老师分享心中秘密和开心事儿。
无独有偶,辅导站里有个孩子叫郑泽宇,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年迈,也成了叶老师家的常客。刮风下雨了,到叶老师家;爷爷奶奶忘了接了,到叶老师家;叶老师家有好吃的了,到叶老师家;就连父母回来看他,他也不愿回家。
叶芳(左一)在校外辅导站辅导留守儿童
吴欣睿的短信
去年中秋节,叶芳一如既往地收到了在云南昆明学院就读的吴欣睿的问候短信。几年前的一个冬天,辅导站里一个女孩手肿得像馒头一样,脚后跟全部溃烂,手脚痛痒难当,孩子根本无心学习,她就是吴欣睿。经了解,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奶奶去世。爷爷照顾不了孩子,更不会辅导作业。得知情况的叶老师每次来辅导站都带一暖瓶开水、几片生姜、一双干净袜子和一杯生姜糖水。上午开展辅导活动时,她把吴欣睿带到活动室,用热水给孩子洗手、泡脚,并换上干净袜子,看着孩子把生姜糖水喝掉。中午,叶老师总是放弃休息,辅导吴欣睿完成作业。冬去春来,吴欣睿的手脚冻疮完全好了,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吴欣睿在短信中说:“我最敬爱的叶老师,今年我就要本科毕业了,最近跟家里人商量好了,我准备报考师范类研究生,将来也要做一个像您一样的好老师。”
叶芳与留守儿童做游戏
留守老人的期盼
为做好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叶芳对全村青少年进行调查摸底。她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寄养在亲朋好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多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吕良镇一度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世上只有妈妈坏,生了孩子她不带,跟着爷奶吃咸菜,根本没有父母爱。爷爷奶奶自有理,成绩不好我不怪,千万不要去学坏。”由此导致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生活习惯、学习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也很难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不是性格孤僻,就是脾气暴躁,喜欢惹是生非。叶老师意识到,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势必造成孩子们发展的不均衡。为激发辅导站孩子们的兴趣,她鼓励竞争、表扬进步,自掏腰包设立辅导进步奖,凡是通过辅导成绩提高较快,或受到五老称赞的五好少年都可以获得图书、文具等奖励。为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她家校结合,手把手地教会他们梳头发、系鞋带、叠被子、洗衣服、扫房间等;为找回留守儿童的亲情,她用自家电话、手机免费让他们每周都和家长联系一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倾诉思念之情。
多年来,叶芳辅导过的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学习兴趣浓、生活习惯好、学习成绩优。叶芳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留守儿童身上:当家人心急火燎在金湖满大街寻找因患老年痴呆而走失的公公时,她却在给辅导站的后进生义务“开小灶”;当丈夫用车子推着患癌症的婆婆到医院复查身体的时候,她正走在家访的路上;当女儿经历难忘高考之时,她却在辅导站里辅导着留守儿童的课业。当母亲身患绝症,在南京即将做手术时,她向辅导站只请了一天假。快进手术室时,叶老师低声在老人家耳旁鼓励说:“妈,您别怕,没事的,麻醉后,您就像睡觉一样,没有痛苦。我们整个大家庭都在外面等您!”手术车将母亲带进了手术室,家里的亲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医院墙壁上的电子显示屏,希望显示手术成功的消息。而此时的叶老师却悄悄地打车回辅导站了。叶芳用自己的善举诠释了何谓“关心下一代”。
文章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网址: http://www.zgxwjybjb.cn/qikandaodu/2021/061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