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中国校外教育
曾用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主办:中国儿童中心
主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ISSN:1004-8502
CN:11-3173/G4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43235
被引频次:130261
期刊分类:理论与管理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外教在中国高校跨文化适应的现状研究以江苏省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引言 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截至2015年,江苏省已有1 000多家单位具备聘请外教资格,其中有高校150多所,并且持续有新增高校在申请或通过江苏省外专局审批[1

引言

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截至2015年,江苏省已有1 000多家单位具备聘请外教资格,其中有高校150多所,并且持续有新增高校在申请或通过江苏省外专局审批[1]。随着高校对外教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外教在中国高校的跨文化适应问题逐渐显现。本研究以Berry文化适应理论为基础,从外教文化适应模式和高校社会群体态度两方面分析外教在高校的跨文化适应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

1 理论框架

跨文化适应是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在连续接触过程中,双方的文化模式互相影响发生变化[2]。弱势群体往往做出更多改变来适应主流文化群体。跨文化适应有两个维度:原有文化的维持和主流文化的参与。Berry根据适应个体在这两个维度上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提出4种文化适应模式:整合、同化、分离和边缘化。适应个体既重视保持原有文化,又注重主流文化的参与,采用“整合”模式;适应个体只是强调主流文化的参与,采用“同化”模式;适应个体只看重自己的原有文化,避免接触参与主流文化,采用“分离”模式;适应个体既不看重原有文化的维持、又不认同主流文化的参与,采用“边缘化”模式[3]。这4种模式基于弱势群体具有文化互动模式的自由选择权这一假设,但实际情况是弱势群体的文化适应模式往往受限于主流文化群体的互动模式,因而Berry在双维度结构基础上扩建了主流文化群体相应的文化互动模式。主流文化群体同等注重他文化、追求文化多样性的互动模式被定义为“多元文化”,能够促成适应个体的“整合”对应策略;主流文化群体强调本地社会文化突出地位被定义为“熔炉”,适应个体倾向“同化”对应策略;主流文化群体避免他文化对本地社会文化影响的互动模式被定义为“种族隔离”,适应个体以“分离”模式应对;主流文化群体否定他文化的互动模式被称为“排斥”,适应个体被“边缘化”[4] [5]。适应个体对文化适应模式的选择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教育、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和语言能力等[6]。Ward与Kennedy进一步研究发现采用“整合”模式的适应个体心理适应问题最少,社会文化适应水平最高[7]。

2 外教(适应个体)跨文化适应模式研究

适应个体研究以先后供职无锡高职院校的9名外教和南京、苏州本科院校的11名外教为访谈对象。其中,17名美国籍,2名加拿大籍,1名澳大利亚籍;11名男性,9名女性;10名22-35岁,1名36-50岁,9名50岁以上。样本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国籍比例为17∶2∶1,符合在华外国人(来自英语国家)的国籍分布情况(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报告)[8]。男女占比为55%和45%,符合在华外国人各人群类别(包括外教)的男女性别比区间(男性55%-60%,女性40%-45%),符合男性更趋向于迁徙的人口社会学特点[8]。样本年龄结构趋向35岁以下和50岁以上两极峰值,经实证符合江苏省外教的群体性特征。参照国家外专局的工资指导线,江苏省外教平均薪酬约6 000元,远低于发达国家,说明外教多不是为高薪来华:研究样本被问来华任教原因时,1名是合作办学项目外派来华(年龄50+,在加拿大高校有正式教职,其薪酬由外方高校支付),1名是访问学者(年龄50+,美国高校终身教职),1名(年龄50+)随配偶来华,1对夫妻(年龄50+)是为践行扶助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理想,4名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2名年龄22-35,其中1人辅修中文;1名年龄36-50,致力中国文化研究;1名年龄50+,着迷中国的风土人情),9名(8名年龄22-35,1名年龄50+)是因为旅游机会、同时想了解中国文化,2名(年龄50+)认为是更好的就业机会——都不是因高薪而来。同时,样本中15名是单身、没有家庭经济负担,5名已婚者没有小孩或者小孩已成年、没有或者不再有经济负担。对比之下,36-50年龄层大多已婚已育,需要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这个年龄层既有工作经验也有旺盛精力,相较22-35和50+年龄层在母国就业市场会更受欢迎。外专局指导薪酬、外教来华原因、婚姻状况以及母国就业机会都验证来华外教的年龄结构趋向35岁以下和50岁以上两极峰值。另外,很多外教出于旅游机会、要体验不同风土人情或扶助教育的考虑,不会一直囿于同一所高校而会辗转多地多校。因此,20名样本有效,可以反应江苏省适应个体(外教群体)的跨文化适应模式选择。

2.1 适应模式的选择倾向


文章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网址: http://www.zgxwjybjb.cn/qikandaodu/2021/0422/712.html


上一篇: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外教英语教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