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中国校外教育
曾用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主办:中国儿童中心
主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ISSN:1004-8502
CN:11-3173/G4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43235
被引频次:130261
期刊分类:理论与管理
2011年普陀区教育局提出并积极推进现代海洋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在其教育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却依然存在不能够很好的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模式、教育活动缺乏过程与体验、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不利于学生海洋情感与价值观的建构等现实问题,将海洋教育活动拓展到校外教育领域,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进行海洋知识学习的平台,通过实践活动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强化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以促进学生参与海洋教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针对校外海洋特色教育的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现代海洋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校外海洋特色教育的背景
2016年5月,总投资超过8000万的普陀青少新宫在具有浓郁海洋文化特色的东港新城内湖圈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普陀校外教育场所的品质。为创建省一级青少年宫,形成特色明显的校外教育场所,青少年宫依据校外教育特点,把建设校外海洋教育特色课程群作为内涵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抓手和载体,努力成为全省一流的校外教育场所。自2011年普陀区教育局提出并积极推进现代海洋教育以来,在海洋教育经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同时也体现出诸多不足之处,课堂教育依然为主要教育形式,学生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中,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缺乏自主性,教学过程缺乏实践体验,同时课堂教学的课时限制很多,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不利于学生的海洋情感培养与价值观的形成。通过校外教育形式拓展海洋教育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供新的学习途径和平台,有助于促进学生海洋知识学习兴趣培养。
二、校外海洋特色课程群建设
海洋特色课程群旨在完善学生的海洋素养结构,围绕“海洋”主题,将与“海洋”主题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进行重新规划、整合构建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以通过学生自主实践、自我体验、合作探究的海洋学习活动,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完善海洋素养结构为教育目标。
1.校外海洋特色课程群建设内容
课程群建设需要涵盖知识类、技能类、创新类海洋特色课程,其中知识类海洋特色课程包括:海底2万里(海底有什么、可燃冰的前世今生、中国海洋采矿船、海洋国土等)、海洋生物世界(舟山常见的海洋生物、深海里有什么、蛟龙号探秘、鱼是如何睡觉的等);技能类海洋特色课程包括:海洋陶艺(彩陶的基本操作流程、模型彩陶的制作、自主彩陶的制作等)、沙雕与沙画(沙雕的基本操作流程、朱家尖国际沙雕节、我来玩沙画、我给诗配沙画等);创新类海洋特色课程包括:海洋创客(捕捞渔具的作用及改进、渔船的历史及展望、海洋牧场的构想、海底城建设的可能性、海上救生系统的认识及改进等)、海洋科考(活皮虾DNA的提取、海蟑螂的生活习性观察、影响单细胞藻类培植的因素、海水盐度的测定、海洋遥感卫星的认识、海洋生物标本制作等)。
2.海洋特色课程的实施
(1)学生海洋特色课程学习的场所
学生以海洋特色课程学习的场所是少年宫为海洋教育功能室为主要实施阵地,结合社区、企业和科研实践基地开展海洋教育活动。为实现教育实践目的,设定主要学习场所包括:少年宫海洋教育活动室、海洋科考实践基地、少年宫海洋企业实践基地、社区实践基地等。通过多样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校外海洋教育活动实践体系,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引导。
(2)学生海洋特色课程教学的一般流程
在海洋特色课程建设的两年探索中,研究形成了关于海洋的认知、关于海洋的技能和关于海洋的创新三种学习目标指向各有所侧重的教学模式。其一,“关于海洋认知”的教学模式,通过展示海洋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关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学习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适时评价,完成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相关认识;其二,“关于海洋技能”的教学模式,通过带领学生进入海洋实景或模式实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辨析研究,开展技能训练,尝试用技能解决相关问题并进行实景评价,教师小结提炼,完善学生技能;其三,“关于海洋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再现海洋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小组辩证讨论形成自己观点,开展班级辩论,达成情感共识,教师小结,提升学生海洋情感。
文章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网址: http://www.zgxwjybjb.cn/qikandaodu/2020/1003/418.html
上一篇:浅谈基于体验的校外教育海洋特色课程群建设
下一篇:浅谈校外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